诸子百家之争由来已久,自其于春秋战国萌芽始,各方争论便一直不休。各家各派都极力的推行自已的理论,以期压倒其它学派思想,奠定自身正统的学术地位。因此各家学派于当世大放异彩,成为名垂青史的“百家争鸣”。
各派学术皆有其优劣,是以重无哪家可力压群雄,也因此各家之争积怨越深。直至千古一帝秦始皇横空出世,以先辈数代积累为本一统天下,结束乱世的纷争,将各家学派纳入麾下。不想各派在仍是争斗不止,又有百家之儒数次违逆大帝之意。于是在其于各派的推波助澜下,大帝下达了始无前例的“焚书坑儒”。
“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”,秦灭汉立儒家掌国之重器,借汉武大帝之手推行“罴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这一国策,使除儒学外的各家几近灭绝,民间更流传着“世上万般皆下品,人间唯有读书高”的说法。各家虽是不愤,但儒家手执大义不能硬拼,各家只得由明转暗,等待着它们的机会。
三国乱世的出现了,给了百家机会。已被贬为九流的各家再一次活越于中原大地,四处跟儒家发难。然胡人南下牧马,各家这才惊醒地发现这片培育他们的土地即将易主,这个生养他们的民族也到了灭绝的边缘……
五胡乱华为汉民族空前浩劫,百家只得尽弃前嫌,再度连手!兵家连合其余各家发出了“杀胡令”,为汉人争取了少许生存空间,儒家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的思想发挥出它的力量……经几代人的努力,汉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发族融合。
百家人杰看到了朝堂之争带来的巨大灾难。众英杰相约只让门人服务于汉族,百家之争以江湖为战场。